東京奧運大突破!台灣做了什麼事情,讓體育表現大爆發?
本屆奧運台灣在許多項目創下首次得牌的紀錄,得牌數更是史上新高。台上十分鐘、台下十年功,這個榮耀來自選手在賽場下的努力練習。而我們能做的是,營造良好的運動環境、提供選手的訓練資源,盡一切所能輔助運動員登上舞台。
政府的體育預算,從2016年的80億逐年提升至2020年的134億,2024年更將倍增到160億。這筆預算很大一部分用來支援選手的日常訓練需求,諸如運動科技、防護員、教練、情蒐團隊、訓練器材,其中以國訓選手的黃金計畫最為出色。
體育署的黃金計畫培訓38位選手,全數取得奧運資格、20個選手獲得前8名、13位選手獲得獎牌,足見預算挹注之精準。以桌球雙打銅牌、桌球男單第4名的林昀儒為例,聘請外籍教練、提供專屬健康檢查、專屬防護員陪練員,補助客製化體能訓練課程,國訓中心運動科學支援團隊也為林昀儒進行對手的情蒐分析等,光是2019年就投入超過800萬元經費。
黃金計畫不僅砸大錢在頂尖選手身上,也將運動科技發揮得淋漓盡致:
🥇舉重郭婞淳
透過智慧槓鈴追蹤動作,量化參數與軌跡變化,避免姿勢不良造成運動傷害。
🥇羽球麟洋配
透過影像進行戰術分析,紀錄體能比較數據,追蹤肌力、耐力、速度來安排訓練項目。
🥈柔道楊勇緯
運動力學以及情蒐分析,透過賽事表現、體能狀況、犯規次數,回測訓練結果,針對性加強訓練。
要達成這些運動科技,必須有先進的國訓中心才能支撐,2016年至今,政府核定100億預算來加強國訓中心的經費,也與許多研究單位合作。
國訓中心與清大運動科技中心合作,成立了台灣首個專為奧運打造的戰術分析團隊,幫助選手在賽場上克敵制勝。例如透過標記系統分析各國桌球選手的球路,並且規劃訓練以及戰略。來自清大的陳念琴,也透過運動科技拆解對手的拳擊套路,分析對手及自身的出拳順序以及移動路徑。
東京奧運的破紀錄榮耀,最大的功勞當然是選手本人的努力。不過俗話說的好,每一個成功的選手,背後都有一個偉大的團隊。政府這幾年花費大筆預算在黃金計畫與國訓中心,運用了先進的運動科技和訓練團隊,才能支持一個個成功的選手。這些事情得來不易,只希望我們還能繼續加油,在政府與民間都能營造更優質的環境,提供給未來的選手們,一個更美好的未來。
#東京奧運 #台灣隊 #鄭宏輝
 網紅的藏寶箱
							網紅的藏寶箱